來源:環球網
【環球網財經報道 記者 劉曉旭】中國股市在2024年這一年中經曆了跌宕起伏,最終展現出強勁的複蘇勢頭。上證綜指全年漲幅近14%,港股更是以超過20%的漲幅超越了全球其他主要股市。
在政策轉向的背景下,市場普遍預期中國經濟的實質性複蘇,這一預期推動A股市場抹平了2023年的跌幅。多家外資資管機構表示,目前海外對中國的配置處於曆史較低水平,一旦市場反轉,中國股市有可能成為全球投資者的焦點。尤其是在外需放緩的情況下,消費能否持續重啟成為關鍵。
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總經理、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指出,A股的複蘇節奏將更多受政策與基本麵複蘇的影響。他強調,內需板塊將成為政策刺激的重點,特別是食品飲料、房地產和醫藥等行業,以及AI、儲能等高景氣科技領域。
政策轉向後,外資情緒明顯改善。9月之前,全球主動基金對中國股市的配置降至6%左右,但隨著一係列刺激政策的宣布,市場做多熱情被點燃。特別是在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政策後,上證綜指一舉突破3000點大關。
對於2025年的展望,外資最關注的是刺激政策能否有效重啟消費。多家海外機構的股票投資經理認為,相比刺激基建投資,刺激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更具持續性。野村預計,在美國可能對中國出口施加壓力的情況下,內需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點。
施羅德基金管理(中國)副總經理安昀表示,當前政策效果較為顯著的領域仍然是傳統早周期行業,如地產、汽車和家電。市場關注的重點是房產交易的複蘇能否持續,以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是否會延續。
盡管存在外部風險和內部挑戰,機構投資者仍看好中國股市的結構性機會。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認為,盡管企業盈利前景可能麵臨下調壓力,但MSCI中國指數的估值已屬合理,未來走勢將受外部風險變化的影響。
在當前背景下,機構投資者更傾向於尋找結構性機會,包括紅利類公司、內需驅動領域以及汽車行業。高挺指出,短期投資機會聚焦於內需驅動領域,特別是消費板塊,而科技與新能源領域則是全球投資者的關注焦點。
總體來看,2025年中國股市在消費、內需和科技等結構性機會的推動下,有望繼續吸引外資關注,並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。